设计理念
对光的感知,是建筑结构中的功能常态,亦是建筑美学的偏好。我们将自然光引入负一层和负二层,作为一种自由流动的介质,与空间中的立体构件巧妙对话。正如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、景境融通,当人们漫步于一楼花园,踱步至地下一二层,转入静谧而安心的休憩场域,轻柔的微风拂过空间的每一寸,光影的细节定格着虚实交织的想象,场域缓缓释放出“物我相融”的生活方式哲学。
负二层是门口便是私家停车场,作为主人回家的缓冲区,结合原有称重柱子,在进门玄关区域多做了两个柱子,与原有柱子形成阵列,使得空间更为有序。同时把负二和负一层用旋转楼梯连接,扩大负二的采光面积,也让缓冲空间有了曲线的雕塑感,让主人回家更具有仪式感。
负一层做了一个较大的采光花园,同时比较开阔,我们把所有公区的功能放在了地下,别墅地面则是休息的房间,实现地下与地面的动静分离,互不打扰。同时在地面多开了3个采光井到负一层,从而解决公区的采光通风问题,平日只要打开门窗,舒适的对流可以让空间保持凉爽的状态。
主厅左边的区域是为儿童设计的,通长的空间连接了主厅和侧厅,小孩可以在玩耍的过程中随时看到长辈们的活动,长辈们也可以通过跟小孩对话随时了解动态。半高的柜体兼顾收纳的同时,也考虑到了儿童安全的问题。这片小小的区域就是小孩子安稳玩耍的天地。
开放的空间、通透的动线及光亮的采光,给予一种舒适惬意的氛围。